前言 《孟子·梁惠王上》载: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诚可贵,而死亡是每个人都惧怕的。在面对危险的时候,人会有本能的求生欲望,渴望自己存活下来。而假如在濒临死亡的时候,要面对两难抉择,是舍生取义还是苟且偷生,这是一个难以突破的问题?因为这不是道简单的选择题,其中考验了一个人的本能和道德观。在现实生活中就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他曾是苏联的飞行员,当飞机发生故障的时候,他选择了跳伞保住自己的命,飞机却坠落学校,造成上百名学生不幸遇难,最后被追责还是难逃一死。 承载使命感的飞行员 人类对于世界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因为探索求知,所以人类进步。从原始部落到如今科技化的社会,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一直保有求知欲,这种求知欲推动着人们向前不断探索,不断发展,到如今人类已经可以翻越高山,潜入海底,飞上天空,在各个角落都留下了足迹。从蜻蜓飞行获得启发,人类发明了飞行器,从起初的几百飞行里程到如今可以跨越整个地球,人类对于天空的向往从未改变过。 从人类发明飞机以来,培养飞行员就是一项艰苦且繁重的任务。飞行员的作用不言而喻,当飞机飞上天空后,飞行员的一切操作都是关乎生命的,尤为重要。所以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并不容易,而培养一名飞行员也不容易,国家会因此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一名合格且优秀的飞行员不仅要专业知识过硬,自身身体硬件也得过关,不断的练习更是基本,而最重要的是,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应该具有处理危机的能力,还应有时刻面临死亡的准备和意识,因为飞行员承载了许多使命,他的行为关乎着数条生命。 意外发生选择跳伞保命 他叫别里科夫,是苏联一名军方的飞行员。他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成为飞行员,后来也顺利进入了航空学校中学习。在平日的练习中,他十分努力,对自己极为严苛,他的一丝不苟经常受到上级的表扬,经过不断的练习后,他已经具备了飞行的资格,成为了一名合格且优秀的飞行员。但他驾着飞机遨游在天空的时候,他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 但在年的秋天,一切都因为他的一个决定改变了。当年秋天他接到上级的命令,需要他测试新款飞机的性能,这个任务是秘密的,知道的人并不多。当时考虑到飞机的性能,他携带了许多燃料,随后就是紧张又激动地启动了飞机。没多久飞机就出现了问题,飞机的抗压性明显不稳定,飞机内的温度骤然上升,此时他并没有慌乱,而是降低了速度,但意外还是来了,飞机的副油箱起火了,并且迅速蔓延开来。 此时的他很清楚飞机会出现什么结果,如果自己跳伞,飞机不受控制坠落地上肯定会导致无辜的人受伤甚至死亡,如果自己不跳,那自己就会飞灰湮灭。大脑已经不能思考,心脏仿佛已经骤跳停止了,最后一刻,他选择了跳伞,人性的求生欲望迫使他做出了选择。跳下来的那一刻他就后悔了,无言的泪夺眶而出。 飞机坠毁,惨剧发生 30吨重的飞机如脱缰的野马,完全不受控制,直直地撞向了地面。而所撞击的地方正是一所学校,孩子们和老师们正在上课,此时的他们并不知道一场意外灾难降临在了他们头上。随着一片火光的闪现,一声巨响,学校瞬间轰然倒塌,成为一片废墟,被火光包围着。前一秒还如天堂般美好,朝气蓬勃;下一秒就如炼狱般恐怖,触目惊心。 悲剧发生,消息传开,苏联人民要求官方严肃处理这件事件,处置飞行员别里科夫。起初,他们是有意偏袒别里科夫的,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满的声音充斥着各个角落,最后军方才开始严肃处理。调查发现别里科夫是因为怕死才导致本可以避免的悲剧,所以最后别里科夫经裁决后被处决。 结语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因为最终的抉择,他让数百条生命葬身火海了。他本意肯定不想这样,当他跳伞的那刻,他一定侥幸祈祷着不要发生悲剧,然而还是发生了。人的本能很难去评判,危急时刻谁也不能保证什么。而别里科夫的选择从某种意义来说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但站在军人的角度来看,他辜负了他的使命。 参考资料:《孟子·梁惠王上》 图片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ikang625.com/jsyl/253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