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敬仰航天员背后,站着一位深藏功与名的

发布时间:2025/4/6 10:09:22   点击数:

不久前,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那一刻我们举天同庆,消息刷爆了朋友圈。历时半年的太空出差终于完成任务,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太空驻留半年之久的伟大任务。

其中女航天员王亚平更是首次进驻我国自主研发的空间站,首位进行出舱活动并且授课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

这背后都离不开升空前的艰苦训练,才能够在太空站游刃有余般展现实力。

航天员背后的“女教员”

航天员的训练十分艰苦,仅仅是训练科目就上百项,涉及到生理和心理,同时还有各种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作为航天员背后的女教员-黄伟芬或许很少人知道。

黄伟芬在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工作,这三十年来曾7次“托举”了11名宇航员顺利飞天,这背后必然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女英雄。

在第一批航天员正式投入训练之前,黄伟芬为了确保安全有消息,还曾提出:所有航天员的训练科目,都必须要由教员先进行测试训练之后,才能执行。像离心机、转椅、四柱秋千、跳伞等训练,黄伟芬一项不落去亲身实验后才能让宇航员训练。

我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就深切感受到黄伟芬教员的训练有效性。

因为火箭在升空加速过程中,内部的压力会不断增强。但杨利伟身体并没有不适应,因为这背后早已经习惯了这些强负荷的训练。

尽管瞬息万变的太空上会出现很多意外,所有的训练都无法%预判,但训练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够让航天员锻炼出坚韧意志和临危不惧的应急能力。

当初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要出舱时,却发现舱门打不开。因为舱内气压释放,无法正常打开舱门。

紧急情况之下,翟志刚根据平常训练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判断,最后利用一个金属棍撬开一条缝,把气压降下去之后,就能正常打开舱门。

年,我国女航天员王亚平更是首次完成了太空授课,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同时也是全世界第二个国家能够在太空授课。

那一刻所有人都记住了王亚平的名字,但很少人知道太空授课背后的项目技术负责人,正是黄伟芬。

正如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说的那句话:作为航天员,当我落地那一刻,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站起来给黄副总敬礼。

空天报国,敢为人先。黄伟芬女教员在“幕后”默默无闻三十年,努力让更多航天员成功站在中国的空间站上。

英雄不该无名,毕竟在我国航天事业上离不开每一位这种默默无闻在幕后工作的科研人员,他们应该让更多人知晓,这是榜样的力量,值得歌颂!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ikang625.com/jsyl/275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