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空军跳伞运动大队根据新年度训练计划,紧锣密鼓地展开学习训练,以期在新的一年继续接受挑战、克服艰难险阻、再攀运动高峰。正是秉承如此追求,该大队一代代运动员以蓝天作舞台,视使命如生命,传播空天文化,展示国威军威,为祖国和军队赢得了荣誉。 跳伞,对于空军而言并不神秘,它是极具空军军种特色的一个专业,一种求生技能。当它作为一项竞技运动时,不同于空降兵官兵跳伞,更不同于探险体验。去年秋天,第六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韩国举行,在这个被称为“军人奥运会”的体育盛会上,跳伞项目比赛共有33个国家名军人运动员参加。比赛设定点、特技、全能、团体和造型等6个大项、18个小项,共18枚金牌。中国空军跳伞运动大队的运动健儿斩获4金4银1铜,夺得女子集体定点冠军、国家团体冠军、造型亚军;运动员高天波获得男子青年全能冠军、男子青年定点亚军、男子青年特技亚军;鲁善茂获得男子青年定点冠军、男子青年全能亚军;李佳林获得男子青年特技季军。军人生来为战胜。云海踏浪的浪漫、无数奖牌光环背后,是鲜为人知的危险、挑战和奉献。为了胜利,为了国旗在异国高高飘扬,运动健儿们处处彰显了铁血军人本色。 又是一年春将尽,搏击云天为秋实。在年度实战化训练任务全面展开之际,让我们一起感受空军跳伞运动大队运动员们的拼搏精神,领略中国军人在世界舞台上的风采与热度,像他们那样在本职岗位上攻坚克难、勇攀高峰,求实创新、追求卓越。 回眸: 空军跳伞运动大队第六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上勇夺佳绩
3月中旬,空军跳伞运动大队队员徐伟、叶晓莉,一道认真带教着集训队员训练。训练间隙,老队员们参加第六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等重大赛事屡创佳绩的故事,让年轻的参训人员听后个个心驰神往,训练热情倍增。 月夜,备战风云 去年9月27日,恰是农历八月十五,距离第六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还有4天。28日凌晨4时,空军跳伞运动大队参加世军会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们就要启程赶赴机场,这天晚上,尽管有着丰富的带队经历,队领导还是一再向队员们强调放平心态,睡个好觉。 窗头月满清亮,驻地微风沁人,尽管初秋的月夜是静谧的,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难以平静。备战世军会从去年3月就开始了,辗转在驻训地间,队员们回到跳伞大队的时间都很少,更别提和家人们相聚了。 即将挑战女子团体项目的何宇峰、代寒月、叶晓莉、裴昱、刘思维聚在一个宿舍,不能陪伴家人,她们便相约各自归队时带回些零食,晚上在宿舍里边收拾边聊天。头一次齐刷刷地聚在一起赏月,叽叽喳喳的声音便没有消停过,除了刘思维,“妈妈级”选手们说得最多的还是自家的孩子。可说着说着,她们的话题又转回到备战比赛,互相提醒要携带的行李,叮嘱比赛时的注意事项。 此时此刻,男队员李佳林所在的宿舍里,即将出征的队员们正默默地收拾着行李,互相检查伞降装备是否带齐全。他们已经有多次大赛历练,有着无限活力的几位“90后”此刻反而呼吸间透着一丝紧张。 24时,男女队员们收拾好行李,静静躺在床铺上,留给他们的只有4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第一次参加堪称“军人奥运会”的世军会,年轻的高天波、鲁善茂、李佳林只有一个念头:为战胜。而此刻,同寝室的叶晓莉、何宇峰仿佛有默契一般辗转反侧。受到伤病、年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本届世军会很可能是她们代表中国空军、中国军人征战的最后一届世军会,赛场上将要面临的各种未知情况、为国争光为空军再夺金牌等等压力,在她们的脑海里激烈切换着…… 劲风,挑战风速 去年10月2日,正式比赛前各国跳伞队员都有一次试跳机会,以便更快适应环境、调整状态。运动员村距离跳伞场地浦项有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上午就要试跳的男队员们清晨5点就起床出发了。 习惯了在空中与风搏斗,队员们对风速尤其敏感。浦项临海,李佳林形容那天的风:“是海风、硬风,太大了!”在空中看到风向标显示的风向和实际感受的风向完全不同。飞机航线不正,开伞后风大到几乎难以控制伞。正常状态下开伞后运动员们只需要拉操纵棒两侧,而李佳林必须不断拉前操纵带,让自己的位置处于靶心的上风头,也让伞下降或前进速度再大些,否则伞就要被风顶着吹跑了。 然而,强壮的臂力也顶不过海风的威力,空中的伞几乎失去了可操纵性,男子团体定点项目试跳第2个跳下的李佳林落在中心点边上,不但胳膊酸得抬不起来,心霎时也没底了。 海风依旧。到了下午,女队员们试跳时已经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劲风,试跳一度暂停,这是在国内历次训练中没有遇到过的恶劣气象条件。前一个国家试跳的队员们直接放弃了试跳机会,而那时女队员们已经在另一架飞机上准备出舱。 每一个人在空中遇到的气象条件都是不同的,女队员们的臂力没有男队员大,伞被风吹得几乎不受控制,降落后为了防止伞拖着女队员们滑行导致受伤,所有的男队员们都跟着伞奔跑,瞅准时机一把将女队友们抱住。 劲风险些吹跑了伞,也吹乱了队员们的心,原定于次日开始的跳伞比赛因为大风延迟两天。面对大风这个“敌人”,“战场”经验丰富的女队员何宇峰回忆说:“那几天,简直度日如年。压力、失望、迷茫,交织在一起。”教练耿斌因为不适应气候感冒,晚上睡觉时鼻子不通打起了呼噜,他怕影响队员们休息,和队长陈巍一起搬出了男运动员宿舍。其实,就是没有呼噜声干扰,男队友们也集体失眠。 跳伞竞技运动不同于空降兵训练时跳伞。除了特技惊险,更要精准、平稳。平时训练习惯了日晒雨淋,大风吹的情况实属罕见。精确并不仅仅是降落在某一地域。例如集体定点比赛,队员从天而降要在只有硬币大小的电子靶上落脚,一场视觉上充满罗曼蒂克的运动,却要用厘米甚至更高精准度衡量。千米高空飞身跃下,短暂的下降过程中,运动员需要控制速度和姿态,并迅速找寻仅有硬币大小的着陆点,更要在落地的瞬间用脚跟精准地踩在上面。 平稳,需要时时刻刻的聚精会神。即使外界风平浪静,队员们的心里也不能泛起一丝庆幸的涟漪;即使在关键轮次遇到重大失误,心里也不能狂风四起,这也是军人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男子集体定点比赛那天,终于是个好天气。前3轮队员们发挥正常,排名靠前,可是第4、5轮时连续出现失误,名次大幅下跌。眼瞅着跻身前三成泡影,尽管备战时心理专家传授了紧急情况心理处置办法,年轻队员们还是慌了神。 逆境重生。关键时刻,老队员们不愧是顶梁柱,轰隆颠簸的飞机上不断互相打气,“加油,不要在意!”“占位点靠上没事的!”“跟着我跳!” 出舱前内心汹涌,瞟到老队员们淡定坚定的眼神,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李佳林死死瞪住靶心所在方位,微调降落伞,最终稳稳落在靶心上。接连跳出了好成绩,男队员们5轮内从十几名一步步撵进第5名,摘得了世军会男子定点项目历史好成绩。 异国,国歌响彻 世军会跳伞项目赛事持续四五天,无论有没有比赛,队员们的思想、身体都没有放松过。由于比赛场地远,大家最早一天清晨4点多就起床出发,常常晚上9点后才能回到宿舍。因大风天赛事进程受耽搁,比赛安排紧锣密鼓前所未有。有一天,女队员们跳完第五轮次的女子集体定点后接着跳女子造型,跳完后又该跳第六轮女子定点,回来后又赶赴特技赛场检录。女队员们在赛事间来回切换,男队员们力所能及、手脚麻利地帮助她们叠伞。 在世界舞台为国家和军队添彩,离不开汗水与血水的浇灌。据大队领导介绍,备战世军会的6个月里,他们人均跳伞余次。坚持从难从严组训,结合自身特点量身订制训练计划,大胆探索提高成绩的方法,积极组织全天候训练。为了提高运动员在复杂环境条件下适应能力和对抗能力,专门组织运动员1天内更换4个着陆点对抗训练。 战胜了病痛,战胜了恶劣气象条件,战胜了微妙起伏的心理变化,战胜了舟车劳顿的疲惫,怀抱着坚定的梦想从天而降,跳伞队员们的执著让胸前的金牌更添光彩。 落日余晖,国歌奏响,世界舞台上中国空军又一次引人注目。 特别推荐: 看过空军跳伞表演的人都知道:“仙女落凡尘”不只是神话里才有。所以,不给空军的金花们一个特写,估计你们都不会放过小编我吧?快来看金花绽放伞舞碧空。
世军会奖牌榜: 女子国家团体冠军、女子集体定点冠军、女子造型亚军 去年国庆节期间,第六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闭幕,远在韩国的中国空军跳伞运动大队的运动健儿斩获4金4银1铜。何宇峰、代寒月、叶晓莉、裴昱、刘思维,5名女将奋力拼搏,不畏强手,克服恶劣气象条件,在被称为“军人奥运会”的体育盛会上,伴随着一次次国歌奏响、一次次国旗升起,中国空军“五朵金花”在世界舞台光荣绽放。 跳伞项目的比赛场地地势低洼,周围又有高树环绕,加之离海又近,气象条件复杂多变。压力最大的莫过于负责“修航线”的代寒月,作为第一个跳出机舱的选手,风向和风速都是未知,跟在后面的队员也要以她作为参考,为了选择最佳跳下时机和判断最佳着陆点,她不仅要判断地面和空中风向,而且要细心观察其他国家选手跳下的位置和空中姿态。 看过空军跳伞表演的人都知道:“仙女落凡尘”不只是神话里才有。殊不知,女子集体定点项目是跳伞队的传统优势项目,5名运动员要依次踩在同一个靶心,记其中4人最好成绩,跳10轮才能决出胜负。 第一次参加世军会的年轻队员刘思维,最紧张的就是定点项目最后一轮,因为始终排名第一,最后一跳关乎女子集体定点和国家团体冠军两个冠军能否收入囊中。何宇峰、代寒月、叶晓莉、裴昱,都是身经百战的资深选手,发现刘思维心理波动后,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刘思维赛后回忆说:“看到姐姐们竖起大拇指那一刻,心情一下就平复了。”当机舱门“哗”的拉开,5朵伞花飘落,最后一个队员裴昱稳稳踩上靶心,姐妹们簇拥过来,热泪盈眶欢呼庆祝,2个冠军稳稳收入囊中。 女运动员中年纪最大的叶晓莉,是中国跳伞界的“不老金花”。27年来,拥有十几个世界冠军头衔、飞行跳伞突破次——这样的经历在跳伞运动员中可谓传奇。叶晓莉训练却没有半点特殊和“架子”,地面准备、登机检查、空中操纵、降落踩点、叠伞包伞样样用心。 于叶晓莉而言,世界大赛与其说是与对手比,倒不如说是自己与自己的较量。每天跳伞至少4轮以上,比赛项目随时轮换。米高空、4名运动员在开伞前35秒的时间内,变幻出20多种不同图案造型,这挑战的是队员的精诚协作、密切配合以及惊人的记忆力。 造型项目中,何宇峰担任摄像任务,其他4人手拉手离开机舱,何宇峰紧随其后。造型项目的比赛成绩全靠摄像师固定在头盔上摄像机里的画面来决定。从备战情况看,今年造型训练只有30次,远远少于往年训练强度和其他国家训练次数,5个姐妹一起练习配合的次数更是少之又少。面对复杂气象和新机型,第一次离机试跳成绩不理想后,爱较真的她首先提出改变离机方法的设想。在何宇峰的带动下,五姐妹经过技术研究和地面模拟练习,大胆创新,摘得银牌,实现了该项目成绩的历史性突破。 业已是女队中坚力量的代寒月和裴昱有着共同的感慨:“每一次精准的背后都是无数次血与泪的付出。” 从千米高空跳下,任何一丁点儿失误就是血的代价,日复一日的体能训练、跳平台、走航线、跳伞、叠伞……她们有时一天要从空中跳伞十几次。 以前进行2米高的平台训练时,要弓着腰,双膝并拢半蹲,脚尖、脚跟和膝盖成三点一线,双膝中间还要夹着一张白纸,用于检验落地时两腿是否分开,双手握拳向上呈半举状。现在训练方式更科学了,采取吹风洞的方式进行,风速每秒有45至50米,靠运动员个人平衡性和协调性控制好风洞中姿态,每年老队员每人要吹30次左右,新队员吹20次左右。就是这样的动作,每天要重复数百次,目的是为了能承受公斤的开伞冲击力和巨大的着陆冲击力。 在伞训中,空中姿态的训练是重点和难点,如果说跳平台的训练强度和难度是三分,那么空中造型、空中特技则是七分。用于空中造型训练的器械是一个简易方凳,但训练精度高,要求一步到位,且持续时间越长越好,任何的晃动和变形就等于前功尽弃。训练时队员要趴在方凳上面,身躯保持平衡,两臂水平展开,胸和小腿微微翘起。这样的训练强度,身材不想“苗条”都不行。 伞舞碧空云海踏浪,叱咤赛场捍卫祖国荣誉,“五朵金花”用青春和生命践行着“夺金牌、升国旗、奏国歌、震军威”的铿锵誓言,谱写了忠诚蓝天、忠诚使命的感人乐章,勇攀运动高峰。
当然,高颜值的冠军“小鲜肉”我们也不会放过!隆重推出青年男子定点冠军鲁善茂和青年个人全能冠军高天波! 男运动员鲁善茂(右一)
青年男子定点冠军鲁善茂:决不放弃 “感谢队友给予我的帮助,让我能和你们并肩作战,加油吧,给未来的自己!”回国的前一天,参加第六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跳伞项目获青年男子定点冠军的鲁善茂写下这句话,连同队友们的照片晒到了自己的 第一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第一次登上领奖台,鲁善茂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拿到第一。站在领奖台上,高唱国歌的那一刻,这个“90后”小伙子不禁留下激动的泪水。 成功没有捷径,鲁善茂这条登顶之路走得也很艰辛。年进队,体能训练、挺凳子、跳平台、叠伞……他练得最刻苦,可成绩一直不上不下。年入选一队后,更是迎来了他运动生涯的低谷,用那时教练的话讲:“失误多、犯迷糊、成绩一塌糊涂。”朋友劝他转行,他甚至也开始怀疑自己最初的选择:“那时候,每次跳出机舱都有种感觉,仿佛伞包不是背在背上,而是坠在心里。” 一天晚上,又见他闷闷不乐,老大哥石炜把他拽到了操场。石炜把手电的光打到了场地上的靶盘上。“跳伞的时候,你只要记得身上有伞包,眼里只有靶盘,其他什么都不要想。”那晚鲁善茂反复研究预案,随后的几次果然跳出不错的成绩,身上的“包袱”越来越轻。 几年来,尽管因为种种原因鲁善茂一次次与大赛无缘,可他展翼蓝天的信念从未动摇。他坚持每天记录训练心得,对跳伞的方向、角度有了新的理解,就用自制的靶盘练预案;为了让踩点更准更稳,定点吊架训练他给自己“加码”,不跳次不结束;每次跳伞训练结束,他缠着队友传授经验,并整理成册,如今已经写了厚厚一大摞。 今年备战世军会期间,一次定点跳伞时,因为有侧风干扰,落地时他的右脚踝受伤,整条大腿当时就麻了。队里让他休息,他还有些不情愿,躺在床上用手比划跳伞路经,结果休息没几天,他又回到训练场。 从“菜鸟”到冠军,鲁善茂一步一个脚印。队友们都说他进步最快,特别是如今训练水平很稳定,今年世军赛赛场上取得的离靶心0.05米成绩也是他的职业生涯最好成绩。 高天波训练照
青年个人全能冠军、青年个人定点亚军、青年个人特技亚军高天波:挑战极限 要不是一张耀眼的成绩单,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年仅20岁,稚气未脱的少尉,就是那个驰骋蓝天的追风少年高天波。 自打高天波一入队,大家便相中了这个跳伞苗子。良好的运动天赋加上爱动脑筋,高天波确实没让队里失望:第次跳伞训练便成功踩点;年还是三线队员的他,参加全国跳伞锦标赛便斩获青年个人定点第四名,那时个人跳伞总数不到次;年在国际比赛领奖台上他度过18岁成人礼。 高天波(右) “身体协调性好,又有武术底子,很适合重点培养特技跳伞。”跳伞大队耿斌教练介绍说,特技跳伞要求运动员在离机后至开伞前的自由坠落阶段,借助空气动力在空中完成规定特技动作,一般由4个度盘旋和两个度后筋斗组成。裁判记录全套动作的完成时间,精确到0.01秒,并对不标准的动作给予“罚秒”,用时少者为胜。这类项目对运动员要求更高,比赛也更加激烈残酷。 由于特技跳伞不是队里的优势项目,一心要突破自我的高天波为此吃了不少苦头。他见缝插针研究国外优秀特技跳伞队员的比赛录像,吊杠训练常常为纠正一个动作把肩膀吊得通红;实跳中更是泼辣大胆,一次次挑战好几次都因为过于追求动作完美而受伤。今年年初,一次特技训练中,为了把动作做漂亮,大幅度转体后下落速度增加,开伞后他发现落点有些偏差,尽管及时调整可还是重重摔在地上。老队友冯杰担心他留下心理阴影,休息期间专门去看他,没想到,他嘻嘻哈哈地说:“这有啥,冠军不都是摔出来的嘛,再过两天我就接着跳。” “要想天空任我翱翔,就要不断挑战极限。”高天波说,他属于这片自由的天空。 作者:黄琳颖李天霞冯哲 图片综合中国空军网 中国空军网 邮箱 kj81cn .西安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必须治疗吗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ikang625.com/lmts/132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