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惰性,即使是一个工作勤恳的人,也有自己的惰性。惰性不仅仅是指好逸恶劳,身体上的懒惰,也是指心理上不愿意进入一个从未尝试过的领域,而是安于现状,不愿意挑战自我。 ▎什么是心理舒适区?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心理舒适区”,指人们习惯的一些心理模式,是你感到熟悉、驾轻就熟时的心理状态,如果人们的行为超出了这些模式,就会感到焦虑。生活中当我们面对新工作、接受新挑战时,内心会从原本熟悉、舒适的区域进入到紧张、担忧甚至恐惧的压力区。 ▲ 安逸的生活温暖了多少文艺青年的梦 ▎心理舒适区形成的原因 人类在数百万年的物种演变过程中,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生存挑战,在危机四伏的自然界中,人类的祖先必须找到一个安全的区域作为种族的家园,保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将生理和安全需求视为最基本的需求,表明对安全的需要已经作为代码被写入我们的基因了。所以我们对“心理舒适区”的眷恋,实际上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户外极限运动,如跳伞、蹦极、攀岩等,这些运动都可以帮助参与者走出既有的心理舒适区,但大多数参与者都是成年人。其实挑战自我的心理舒适区,对于儿童而言也十分重要。 儿童得到了来自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庇护,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他们也适应了这样的生活环境。但是儿童终究是要离开这种环境的,终究要自己面对困难,所以让儿童尝试走出心理舒适区非常重要。 ▲ 让儿童参加攀岩等项目,对其心理成长很有帮助 ▎走出心理舒适区的三个条件 今年未来领袖夏令营的课程加入了攀岩和云中漫步等高空项目,这些项目对很多玩拓展的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心理挑战。对我们的未成年的学员们而言,除了要克服心理障碍,还要克服体力的困难。 1.勇气 所有参加攀岩和高空项目的学员,都需要巨大的勇气支撑,尽管有完备的安全措施保护,但每向上攀爬一步、每向前走出一步,都是孩子们自我挑战的一次成功。 ▲ 一不小心就会踩空,即使安全也需要勇气 2.决心 正如前文所说,在舒适的区域生活,是人类在演变过程中一直努力所追求的。好不容易得到了舒适的生活状态,要放弃的确需要强大的决心。很多学员在攀岩到了一半的时候,体力不支想放弃,但看到即将到达顶端,又继续艰难攀爬,决心的作用十分关键。 ▲ 爬到顶端是每一个参与者的目标 3.信任 要成功完成这些项目,除了勇气、体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对队友和教官的信任。很多学员一开始兴致勃勃,但上升到3到4米左右后,就不由自主地向下看,并且由于害怕非常抗拒向上走,需要教官多次鼓励才打消放弃的念头。在这个过程中,学员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挣扎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对教官和队友的信任,才支撑其继续完成挑战。 ▲ 信任团队会保障自己的安全,才能全力以赴 ▎走出心理舒适区的意义 任何人都应该离开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去新的区域挑战自己,在已有的能力基础上,增进自己的实力,开拓新的资源,也就是构建新的舒适区。虽然离开了“舒适区”会感到不舒服,但每远离舒适区一步,人的活动半径就扩大一步,新的舒适区域在面积上更大了。 只有不断开拓自己的舒适区,面对挑战和挫折时,才能有足够大的空间让自己喘息,然后解决挑战,跨过挫折。每一个人从生命的开始就经历了不断的跌倒,生活一直在经历变化,为了顺利生存下去,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适应变化的能力。 ▲ 爬上了顶端,突破自我后的淡定从容 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团队和朋友,勇敢地走出心理舒适区,就会惊喜地发现,高处的风景更好看。 在未来领袖夏令营,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新鲜事,见证一群孩子的成长,他们的改变,既是个人的一次蜕变,也让我们所处的社会的未来,多了更多美好的可能性。更多的精彩活动内容,请猛戳DV现场的一线报道: 智慧的爸妈都在看“广东公共未来领袖” 扫描鐩栧崥澹櫧鐧滈閬洊娑?鍖椾含涓鍖婚櫌蹇芥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