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场上,新战士们飞速穿梭在洁白的伞衣之间,按照教员提示认真折叠降落伞,虽已近黄昏,训练场上的忙碌却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训练场一旁的石凳上,42岁的左志荣正一边搓着手、一边紧盯着训练场上的一动一静,不时拿起笔快速地记着。今年的新兵伞训时间紧,叠伞训练比往年提前了近一个月,他得尽快把训练中的安全风险和需要注意的重点再梳理一遍。 左志荣是空降兵某团三营伞训主任,今年是他军旅生涯的第27个年头。年入伍后,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从“八一”跳伞队的一名普通跳伞员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专业技术8级的伞训干部,先后完成了多种伞型、余次跳伞任务,团里很多资深技术骨干都曾是他的兵,是全团公认的“跳伞王”。 刚当上营伞训主任那年,单位组织某型运输机跳伞试训时出现了两起拉绳缠绕跳伞员的特情。离地三尺无小事,这两起特情引起了左志荣的高度警觉。为了把问题症结搞清楚,回到单位后他便一头扎进了资料室,针对特情的出现特点,从降落伞拉绳长度,到跳伞员离机姿势,巨细无遗的对当时采用的装备参数和技术动作逐项进行论证、研判。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工作,他在办公室里支起了行军床,吃饭睡觉寸步不离。 “必须对离机姿势进一步完善,防止跳伞员离机后因动作松散无力而翻滚,影响降落伞正常张开。”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思考论证,他如愿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为了保证离机姿势的有力过硬,防止因离机动作张性大导致跳伞员离机时缠绕拉绳,避免因离机姿势松散无力导致跳伞员离机后身体翻滚,他在现有技术参数的基础上,对跳伞员离机姿势和离机后的动作保持重新进行了设计和总结归纳。为了掌握更加科学、真实的技术参数,保证万无一失,单位再次组织试训试跳时,他主动上飞机参加跳伞员投放,掌握了离机动作的实际效果,并在新训中不断实践和完善。在当年的新兵跳伞训练中,他所在的营没有出现一起跳伞特情、险情,由他改进的离机动作也迅速在单位推广。 “因为热爱,有的人选择把工作当事业干,时间一长,这个人就成了专家,仿佛任何问题都难不住他,左主任就是这样的人。”说到左志荣,由他一手培养的伞训教员张宏亮心里始终充满崇拜。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去年下半年,张宏亮成功入围师“百名优秀士官”评选活动。 年8月,为了掌握更多的跳伞技术,左志荣参加了某集团军特战旅高原直升机跳伞试训,他是所有跳伞员中年纪最大的,属于“高龄”跳伞员。因为各项技术还处于实验阶段,首跳当天便连续出现多起伞绳绕伞顶情况,特情比例较大。 左志荣主动请缨到一线展开调查,从人员到装备,从地上到机上,对相关技术参数设定进行了细致摸排,很快便找到了降落伞开伞器定秒随意、投放时直升机机速过小等问题。一番深思熟虑后,他立即把相关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告诉了试训任务相关负责人,因为改进及时,后续训练中有效杜绝了类似特情的高发态势。他的专业水平和无私精神得到了兄弟单位领导的高度赞扬。 一个久经高空磨砺的军人,应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能够从容应对一切挑战,这是常理。可这些年来,左志荣工作起来却越来越如同刚入行的新人般谨慎。 新兵伞训,练好技术固然重要,但健康向上的心态同样至关重要。新训期间,一些从未有过跳伞体验的新战士常常会对未知的挑战产生焦躁不安或者恐惧的心理。这几年单位系统梳理总结了《伞训中政治工作规范》,对照这份具体、实用的工作指南,左志荣把业务会、骨干碰头会搬到了训练场,利用训练间隙对各连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把脉会诊、现场整改解决:各连的训练合格率是多少、训练中还有哪些“个别人”、哪些战士需要重点帮带……对照这些被他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的信息,新战士的思想变化他总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因为工作尽心负责,这些年单位完成新兵伞训任务始终安全圆满。 “搞伞训的人,不能不谨慎。只有工作中多走一步、多看一眼、多想一点,跳伞安全才能多一分保证。”从事20多年伞训专业的左志荣,他一直这样坚持着,也是一直这样做的。 我负责精彩好看,您只需分享点赞! 作者:董良锋何三元 第期友情编辑:胡晓 责任编辑:张祥锋徐晶杰 投稿邮箱:yxtbzs qq.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走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比较好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ikang625.com/tsdy/183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