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攀岩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运动,而可以在一幢高达一百多米的城市大楼上攀岩,是不是很酷?记者从中建西南院获悉,全球最高的室内攀岩峡谷将现身成都,而且在闹市区。 凸显体育IP 国际体育公园城“上新”老城区 “这将是成都主城区最具地标性的城市更新项目。”作为项目的设计负责人,中建西南院常务副总建筑师李峰首先对国际体育公园城项目进行了“画像”。 项目所在的地块,位于人民南路和一环路交汇处西侧,紧邻焕新后的四川省体育馆,占地余亩。这里,曾经还有成都地区的老牌游泳馆——四川省游泳馆以及三小球馆(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我们希望城市更新可以延续历史沉淀以及区域特点。”李峰表示,通过对项目的综合研判,结合上位规划以及未来发展谋划,最终将这个城市更新项目的主题定为“国际体育公园城”。“建成后的国际体育公园城中,将依然有游泳馆和三小球馆,此外还将增加新的体育元素,强化项目的体育IP。”这其中,就包括全球最高的室内攀岩峡谷。 从效果图上可以看到,室内攀岩峡谷“镶嵌”在项目中最高的一幢建筑——米的超高层塔楼之中。为了模仿出近自然的“峡谷感”,还专门设计出了大幅度的凹凸度。“它的总高度在百米左右,建成后可以供专业的攀岩运动员进行表演使用。”李峰向记者介绍道。 除了全球最高的室内攀岩峡谷,项目还设计利用场馆屋顶打造出“空中跑道”,并与地面跑道相连,提供更多的运动场景。 重现城市记忆 “跳伞塔”将“重装上阵” 项目所在的跳伞塔,是成都人耳熟能详的地方,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在上世纪60年代,这里真的有用来跳伞的高塔!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丰富青年人的体育生活,同时又能将体育活动和国防体育结合起来,几乎在每个大城市都建有跳伞塔,培训国家需要的军事体育人才。 成都一环路的跳伞塔始建于年,次年春节落成并投入使用。在当时,身体好、胆子大、愿意练习的市民,都可以背上伞,爬到60米高的塔上,然后起跳,感受“从天而降”的乐趣。 “上世纪80年代初,跳伞塔通过定向爆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原址处,省体育馆拔地而起。在这次的城市更新中,我们将重拾这段城市记忆,将跳伞塔进行再现,同时加入灯光秀等时尚元素,让它成为一个可观、可感的城市地标。”李峰表示。 同时,项目中的建筑设计也采用了来自自然的灵感元素:“设计把握‘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的城市气质,提出‘蜀山锦水’的设计理念,以超高层塔楼与裙楼模拟出山际线的意向,还在最高的一幢建筑中引入峡谷的设计元素;建筑外立面的竖向线条,则体现出流水的意蕴,山刚水柔,互为映衬,又互为依托。建筑整体以简洁灵动的设计语言,树立与城市环境协调融洽的人南轴线新地标。”李峰说道。 打通地下空间 强化坐拥三线的TOD特质 在片区交通中,项目提出“体育十字”的概念,即希望通过南北向和东西向区间道路的打通以及与外部市政道路的连通,更好地打破片区阻隔,实现片区道路之间的互通,方便周边群众的进入,同时达到引流效果。 与此同时,在此次城市更新中,还充分利用多条地铁站点汇聚的优势,将区域周边的地下空间全部串联起来——在人民南路一侧,地铁1号线直接与项目的负一层和负二层连通;对面的来福士则直接与地铁1号线、18号线站厅层连通;在项目北侧的地铁3号线,其站厅层直接与项目负二层连通。“通过此次城市更新,这一区域的地下慢行系统辐射到周边更多的建筑,并自成体系,有点像东京TOD的地下空间。以后大家逛起来,会觉得非常方便。”李峰表示。 据悉,目前该项目已经开工,未来将构筑体育产业新高地,形成体育运动新极核,培育体育消费新业态,打造全国一流的体育文化新地标。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袁弘视频袁弘责任编辑何齐铁编辑刘永豪供图中建西南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ikang625.com/tsdy/260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