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女伞兵:年轻时为国家放弃生育,晚年千万积蓄捐家乡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句老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我国传统观念中,报恩既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民族气节。千百年来这种高尚的风气,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本期小编要为大家介绍这样一位老人家,她是我国首位女性空降兵。年轻时为国家放弃了养儿育女,退休后更是将千万积蓄全部捐赠给家乡的教育事业,她就是被评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马旭。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马旭正值芳龄14,当时她是军中的一位护士,曾经还随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后来表现突出的马旭被保送到了第一军医大学。学成归来的马旭担任跳伞训练部的军医,成为了当时跳伞部队仅有的两位女兵。一天马旭在忙完手头的工作之后,看着战友跳伞,一个突发奇想在她脑中闪过,我可不可以当跳伞兵呢?虽然马旭身材矮小只有1米53,体重也只有70斤,这样的体型并不符合跳伞兵的要求。因此当时上级给出的指导意见是:跳伞不是跳绳,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这样的职业。但是马旭听了这番话却没有放弃,她每天都跟着大部队偷偷训练。直到有一次汇报演出中,马旭展现出准确无误的跳伞动作,最终得到了组织认可,才被特批进入跳伞训练之中。随后马旭十几年如一日和战友并肩作战,一起参加跳伞训练。并且成功创造了三项国内纪录,成为了我国首位女性跳伞兵,她的努力和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退役后的马旭重操旧业,医院担任主治医师。她不光医术精妙绝伦,而且还精通三门外语,因此妙手仁心还诊治过很多外国病人。上世纪八十年代马旭和老伴两个人相继退休,他们两个人都是为国家奉献一生的人,尤其是年轻时的马旭为了国家和自己的跳伞事业放弃了生育。退休后的两位老人一直住在武汉郊区的一所偏僻小院中,操劳惯了的他俩总是闲不住,在院中种了很多瓜果蔬菜。此间马旭和老伴两人继续钻研学术,前后发表了多篇论文,拿下了多项发明专利。两位老人除了离休工资,还拥有医学和跳伞学多种发明创造专利,这笔钱可以让两位老人安度晚年。然而他们两个人平时生活省吃俭用,尤其是马旭老人一双15块的布鞋都能穿多年。夫妇两个人平时吃穿用度都是部队分发,钱就这样一点一点攒起来了。夫妇两个人因为没有子女,因此一有空还会去当地贫困地区支教,有了孩子们相伴的两位老人也十分欣慰。后来马旭和老伴商量之后决定,将自己多年以来攒下的积蓄捐给当地的教育部门。据统计他们二人先后捐献的资金高达千万,全部用于贫困地区学校的建设。当记者采访到马旭老人,问他为什么要将这笔千万巨款捐出时。马旭是这样回答的:我和老伴无儿无女,这些钱应该留给更加需要帮助的贫困地区。组织上对我们的生活经济都十分照顾,这些积蓄包含我们多年攒下的钱财、大部分是发明专利所获得的专利费。人活一世,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为社会作出贡献也是我们最欣慰的事情。马旭老人和老伴捐出的千万巨款,以及他们在贫困地区支教的好人好事,最终让他们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孩子们亲切的称马旭老人为马奶奶,看着孩子们的笑脸马旭老人深感欣慰。小编点评:马旭老人作为中国首位女性跳伞兵,她在年轻时为国家放弃了生育,在晚年时选择和老伴将千万积蓄全部捐出,这样的善行被评选为感动中国人物。也许对于马旭一生来说,国家和荣誉高于家庭、高于儿女甚至高于一切。他们夫妇在晚年先后将千万积蓄全部捐出,也印证了那句老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老一辈人来说自己受苦受累省吃俭用不要紧,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让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进入学堂,马旭夫妇就觉得他们已经实现了自我价值。各位读者,你们对马旭老人的千万捐款有什么想说的吗?你们对此如何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留言,小编和大家下期不见不散。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ikang625.com/tsdy/265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