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花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526/4629682.html 老周 摘要:五一档新片《长空之王》,主要反映歼20的试飞,表现了新型战机试飞的艰难和危险。专业性还不错,但剧情平淡无奇,了无新意,只能勉强打60分,算是刚刚及格。 五一档新片《长空之王》,主要反映歼20的试飞,表现了新型战机试飞的艰难和危险。专业性还不错,但剧情平淡无奇,了无新意,只能勉强打60分,算是刚刚及格。 《长空之王》由刘晓世执导,桂冠、刘晓世编剧,王一博、胡军、于适领衔主演,周冬雨特别主演。王一博、周冬雨都是眼下的流量明星,加上前期宣传也很生猛,所以很多人都对这部影片充满了期待。 影片一开始,外军飞机侵入我国领空,王一博饰演的雷宇作为一线战备执勤部队的飞行员,立即驾机起飞,对外军战机进行驱离。由于王一博驾驶的是三代机,而外军是四代机,在航空技术上存在代差,所以王一博拼尽全力将战机的性能发挥到极限,好不容易将外军战机锁定,发动机却不堪重负突然熄火,他只能返航,凭借着高超的飞行技术驾机成功迫降。 剧中对战斗机的技术划代,采用的是西方的标准,如今最先进的是四代机,而不是按照苏俄划代标准的五代机。这一点,老周很赞同,四代的划分,第一代就是喷气式,第二代的标准是达到了超音速,第三代则是高机动性,第四代的标准是4S——4个都是英文字母S开头的性能:隐身性能(Stealth)、超音速巡航(Supersonic)、超机动性(Super-agility)和超视距攻击(确切说是战场态势感知或者说信息战,Superior-sensor)。这样的划代明显比苏俄的五代划分更为科学。 接着由胡军饰演的试飞大队大队长来到王一博所在的部队,用试飞中国最新的四代机打动了王一博,将他挖到了试飞大队。但是进入了试飞大队,并不代表就可以成为试飞员,还要经过一系列的选拔和淘汰,才能成为正式的试飞员。像王一博这批候补试飞员中就只有7人最终成为试飞员。不过,片中对于试飞员的选拔和淘汰并没有太多表现,基本上是一笔带过。 在试飞这段情节中,有不少专业技术名词,对于不了解专业飞行术语的观众来说,显然是不太明白什么意思。 第一个是包线,全称是飞行包线,就是指以飞行速度、高度、过载、环境温度等参数为坐标,表示飞机飞行范围和飞机使用限制条件的封闭几何图形。包括:平飞速度包线、速度过载包线、飞行高度与环境温度包线等等好几种,具体来说,例如平飞速度包线就是以速度作为横坐标,以高度作为纵坐标,各个高度下的速度上限和下限所形成的边界线,就是平飞速度飞行包线,飞机只能在这个线确定的范围内飞行。 试飞员的一大任务就是把各种飞行包线通过试飞确定出来。 第二个是尾旋,也叫螺旋,是飞机的迎角超过临界后,发生的一种连续而且自动的旋转。尾旋是一种非正常飞行状态,进入尾旋状态飞机会沿着一条小半径的螺旋线航迹一面旋转、一面急剧下坠,如果不能及时改出尾旋状态,飞机就会坠毁。所以尾旋在飞行中是十分危险的状态。 普通行是很少遇到尾旋的,而试飞员为了检验飞机的极限性能,甚至有时需要故意进入尾旋,然后探索改出尾旋的正确处置方法,所以试飞员遇到尾旋的情况要远远大于普通飞行员。 应该说《长空之王》在专业角度上还是做的不错。不过在剧情设计上就很老套,基本上看了开头就能猜出结尾。当胡军带着新一代试飞员来到试飞员烈士陵园,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大队长时,老周就知道胡军一定会在后面的剧情中牺牲。果不其然,胡军和王一博一起驾驶试验机,在空中出现险情后,胡军命令(或者是欺骗)王一博先跳伞,自己努力控制已经失去动力的飞机飞出人口稠密的城区,但却由于弹射失败而牺牲。 另外,于适饰演的刘放,和王一博一样是新一代试飞员,但之前在“金头盔”比赛中输给了王一博——“金头盔”比赛是中国空军于年设立的一个年度飞行技能竞赛,是飞行员在战斗飞行情况下进行的类似于对抗性质的飞行竞赛。每年会授予10位在比赛中获胜的飞行员“金头盔”称号。“金头盔”不仅仅是一个荣誉称号,获胜飞行员还将得到一个实实在在的“金头盔”,当然不是黄金打造的头盔,而是一个金色的,可以使用的头盔,这个比赛也因此而得名——不过于适并不服气,即便都进入了试飞大队,但还是处处要和王一笔一争高下。不用说,剧情设计肯定是两人从对手变成了朋友。 在一次试验飞行中,王一博和于适一起驾驶一架双唑飞机,结果出现了重大险情后,于适突然昏迷,飞机失控下坠,地面指挥部不得不命令王一博跳伞,但王一博很清楚,如果他跳伞了,那么昏迷的于适就必然和失控的飞机一起坠毁。所以他没有跳伞,而是竭尽全力挽救飞机,终于成功控制住飞机,不仅救了于适的性命,也使试验飞行圆满成功。这样的套路是不是太老太俗了? 新型战机——从外形看,很明显就是中国的第一种四代机歼20的试飞顺利结束后,试飞员又作为带教长机到一线飞行部队,帮助部队尽快掌握新型飞机的飞行技术,形成战斗力。紧接着在一次演习中,外军飞机接近演习空域,于是王一博驾机前去驱离。对方突然开火,这就明显有问题了,和平时期,两国军机进行侦察与反侦察,或者在领空线附近进行“擦边球”式的窜扰,都是很常见的。最多就是拦截航线,挤占有利位置,最多就是“巴伦支海手术刀”那样的撞击,不可能直接开火,这个性质就等于是战争行为了。实在瞎编得有些离谱了,无非就是要编出一个空战的场景来。其实,试飞员的英雄事迹数不胜数,完全可以在试飞员这个阶段多下些功夫,没必要如此牵强地硬来一段空战。而且空战场景也很粗糙,比起年上映的美国经典空战影片《壮志凌云》里的空战场景明显要逊色不少。无论是特效,还是空中拍摄,都不是强项,那又何必非要自暴短板,来这么一出空战呢? 再说,试飞员是飞行员中的飞行员,精英中的精英,就算到一线部队当带教长机,轻易也不会让他们去执行驱离外军战机的战备任务。 最后,王一博击落的竟然是无人机,相比有人驾驶的战斗机,其实战斗型无人机的性能甚至比有人机更高,因为无人机可以不考虑过载,能够做出比有人机更高难度的飞行动作,而且无人机外形尺寸小,雷达更加难以发现。实际上,有人机对无人机就有点高射炮打蚊子的味道。 最终王一博的火控雷达锁定了外军一架有人驾驶的战斗机,正要按下发射钮,地面指挥所却下令取消攻击,因为外军战机已经飞出了领空。既然如此,安排这么一场空战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最后这场空战剧情,完全就是一个败笔,纯粹是为了表现王一博和新型战机,非常牵强编排出这么一段,画蛇添足啊。 纵观全片,专业性是要只得肯定的,看来这部影片的军事顾问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剧情上就太老套平淡,勉强可以打个60分及格。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网名光亭,长期从事军事战史研究,曾多次在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担任军事栏目嘉宾。出版过二十多本军事书籍,可在微店“知兵堂书店”、某宝网店“知兵堂书店”上咨询购买。现在喜马拉雅上有个人专栏“老周军事”,制作军事类音频节目。在各大视频平台都开设“老周新观察”视频号,解读军事热点,敬请支持。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ikang625.com/tsdy/269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