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双节”,越来越多的沈阳人对假日期间热门景区“人从众”模式望而却步、避而远之,他们当中很多人选择在沈阳周边近郊开启了一次省心省力省钱的“微旅行”和看上去很冷门、体验起来很舒服的“小众游”。 呼朋唤友、拖家带口,逆“热”而上、反向旅游,已成为今年“十一”期间的一股新潮流。 那些热门景点,到处都是人潮汹涌,与其说是看景不如说是看人,一天下来只会落得腰酸腿疼,身心俱疲。反观一些“小众景点”,客流量小,性价比高,可能花费不过数百元就能实现旅行自由。持续走红的“味蕾游”,越来越火的“博物馆游”,烟花小镇的“焰火秀”,劈柴院里的“民宿游”,关东大戏院的“演出游”,财湖机场的“跳伞游”,稻梦空间的“收获游”,各自安好的“遛娃游”,身心放飞的“露营游”……无论是别致的公园和精致的博物馆,还是时尚的文创园区和潮玩扎堆儿的市集,多元的文化背后都蕴藏着不同的故事,在沈阳,总能找到一个你喜欢的地方,可以成功地避开人挤人,用心感受这座城市安静而又不失格调的另一面。 这个“双节”,那些散落于沈阳城市巷弄、周边乡间的“小众景点”,被前所未有地挖掘出来,促使城市中心与城市周边实现了一次人员大移动。当旅游不再从众,真正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就会变得清醒起来,“美”就会无处不在。 随时出发,随意游玩,利用时间空间上的“微”,换取细致深度的“游”,透过不一样的视角,发现别样的好景致。距离近、时间短、慢体验、深度游的“微旅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他们休闲度假的新选择。 沈阳也成为全国网友长假出游的“新宠”。 作为一名沈阳人,与其千里迢迢地去远处看风景,不如耐心发现身边的美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微旅行”,让我们有充足的时间,把一处风景、一条街道、一个胡同慢慢游、细细品。 “小众景点”的走红,是大众需要的反映。 马蜂窝出具的调查报告显示,当下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执着于空间距离上的“远方”,而是愿意在自己的城市及周边发现新鲜的玩法和体验。“新晋网红”沈阳,也可以考虑陆续推出以本地和周边游客为主的“微旅行”产品,帮助游客寻找街头巷尾的新体验,体会在近处旅行的乐趣。 风景名胜固然具有强大的魅力,但能持久打动人心的却是这个地方的文化气息和生活味道,这也是一座城市“微旅行”的核心吸引力。如何让“微旅行”更好地融入本地的历史文化、时尚潮流、特色美食等元素,值得深思。 中寺村 睡到自然醒 民宿里“躺游” 国庆“微度假”潮兴起,选择“城郊游”的“躺游族”霸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