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罗高速平塘特大桥 9月26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完成,世界第一混凝土高塔桥——平塘特大桥成功合龙,贵州桥梁博物馆再添“佳丽”,贵州交通建设集团在打造品质工程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征途中又留下铿锵足迹。 有一组数据:世界前名高桥里的45座“贵州桥”,其中19座就由贵州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三家子集团修建完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为高质量推进贵州交通建设,贵州交建集团凭借较强的技术水平和工艺创新力,迎难而上、积极开拓,不断战胜严峻的山区条件,在桥梁工艺施工中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技术突破,打造“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满意”的精品工程、百年工程,全面提升交通服务质量,不断增强交通建设核心竞争力。 10月9日,全国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公布,贵州作为西部试点省份名列其中。这是贵州交通发展的新机遇,更是贵州交建的新机遇。回望来路,不改初心,作为贵州交通建设的主力军,交建集团义无反顾、奋勇向前,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的贵州交通建设倾力而为。 以技术之名成就数个“第一” 交建之言:内实外美铸精品。——质量好,外观美,技术创新力度大,才能交好建设答卷。 对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贵州来说,绵延不绝的大山阻隔,交通一直被视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随着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加密网的建设,“山地公园省”的瓶颈逐渐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是对高质量交通的更高要求。交通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满意为主要特征的高品质工程,这也是贵州交建打造品质工程的目标。在成就品质工程的道路中,技术创新是造就内在质量与外在美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9月底,平塘境内漕渡河峡谷上方现场的人们心情无比激动,因为即将合龙的是贵州大地上再一次刷新世界纪录的世界最高混凝土桥塔——平塘特大桥,被业界认为是“最高、最美”的空间索塔,与宇宙之眼大射电遥遥相望。作为平塘至罗甸高速公路的重大控制性工程,全长米,是一座三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米的16号钢筋混凝土桥塔是目前世界同类桥型第一高塔。 又一个“第一”的诞生,令人振奋的同时也令人感叹,正是基于对技术创新的追求,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才不断的在贵州大地伫立。 工程建设之初,难题很多,平塘特大桥双曲面塔身截面复杂、机制山砂混凝土泵送米以上、山区桥梁容易出现混凝土表面开裂、钢主梁在米高空悬拼……,每一个都是技术难关。然而,坚韧的贵州桥梁建设者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将高难度化解为创新技术的新突破。 在大桥承台施工过程中,单体积混凝土达到方,在以往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混凝土表面开裂的现象,为此,开发新工艺“内降外保”,在混凝土发生反应时首先降低混凝土反应的热量,把热量带走,给混凝土穿上了棉衣减小了温差。同时,为了保障安全减少高空作业面,首次在贵州使用大节段整体加旋转吊装工艺,在塔基部将整节段拼装好之后,通过悬移进而旋转到位进行施工。数百个高空作业面锐减为两个。 此外,平塘特大桥还打破常规主塔钢筋安装方式,成功实现主塔钢筋网状安装。作为项目参建方,交建集团下属企业贵州桥梁集团结合实际、创新技术,以“平面安装”为突破口,采用钢筋网片框架散件吊装钢筋,在吊装时钢筋之间不做任何连接,保持单根钢筋能有效活动,以不改变机械连接的方式,使主筋能安装到位,将钢筋锁在两片胎架中间利用特殊吊具完成起吊。同时,为减少钢筋网在吊装过程中的变形,在自制胎架时保持了足够的刚度。钢筋网吊运至塔顶后,依靠人工配合塔吊以不改变机械连接的方式,使主筋顺利安装到位。同时利用不断改良自制胎架使钢筋安装速度及精度都成倍提高,特别是大直径钢筋安装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既减少了人力又降低了高塔施工的安全风险。 控制性工程得以顺利合龙,平塘至罗甸两地之间行车时间大大缩短,通车之后,平罗高速将改善沿线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地方旅游业大增长,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大发展,对精准扶贫、同步建成小康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第一”不仅仅作为第一的意义。 这只是贵州交建集团以技术之名,创建高质量工程的一个缩影。翻开世界吉尼斯记录,还有一座高桥——杭瑞高速毕都段北盘江大桥,大桥飞架云贵两省,是横贯中国东西的大通道的重要节点,荣获桥梁界的“诺贝尔奖”——古斯塔夫金奖。 大桥桥面到河谷垂直距离达米,为目前世界第一高桥,为降服技术攻关这只“拦路虎”,作为项目参建方,同属贵州交建集团旗下子集团的贵州公路集团积极探索、创新突破。在主梁架设上首创了梁底纵移悬拼施工新工艺,并组织10余家单位共50多名专家学者,重点开展山区特大跨径钢桁梁斜拉桥结构体系和构造设计技术、主梁施工架设技术、运营及养护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小吊车协同施工,将高差控制在0.5毫米内,相当于一枚硬币厚度的1/4;塔身泵送最大扬程达米,相当于90层楼高。使用了上万个钢构件,总重量近3万吨。运用了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智能”混凝土等新技术、新工艺。 回顾建设过程,品质铸就辉煌。北盘江大桥在建设期不但出色的完成了建设任务,还完成了交通运输部《山区大跨钢桁梁斜拉桥主梁施工架设方案》课题研究,为山区大跨度钢桁梁斜拉桥架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共创造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纵移悬拼施工新工艺申报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并代表贵州省参加北京年国际创新创业成果展,被列为贵州省大国工匠产品。桥梁的建成打通了事关区域发展大局的最后节点,让贯穿我国东西部七省、全长公里的杭瑞高速公路全线畅通。 技术创新之路,不仅仅浓缩在“第一”之上,更多的是体现在交建集团建设的点滴中,从路基开挖到路面摊铺,从边坡沟渠到收费站房建设,一点一滴,处处品质。 以品质之力建设骄人之最 交建之言:精雕细琢出精品——把控细节,掌控全局,提升品质,才能处处是精品。 深秋的贵州大地,处处是风景,在“凉都”境内有一处,长着千年古银杏树,想要领略古银杏之美,必经之路,是改变凉都交通,联动区县的水盘高速公路,这条道路上,有高瓦斯发耳隧道,有开创了空腹式连续刚构先河的北盘江大桥…… 翻阅国内高速公路高瓦斯隧道处理资料,很难发现有发耳隧道瓦斯处理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之大的先例。“该隧道在瓦斯治理、揭煤防突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填补了国内公路工程隧道瓦斯治理及揭煤防突技术领域的空白。”时有专家评论称。为总结该隧道瓦斯处理技术经验,贵州交建下属子集团贵州路桥集团集体编撰了《公路瓦斯隧道施工及安全技术》一书,成为国内公路瓦斯隧道施工中的一本参考教材。 水盘高速公路北盘江特大桥 水盘高速北盘江特大桥是水盘高速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全长米,主桥所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腹式连续刚构,是亚洲最大跨度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空腹式连续刚构。在大桥设计、施工过程中,与参建各方一起围绕桥梁结构、施工安全性等方面自主创新了6项新技术,大桥主跨采用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空腹(斜腿)式连续刚构,是世界上首创的空腹式连续钢构,跨度亚洲第一,也是世界上跨度排名第三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国内首次建造。大桥主桥的高墩身、大跨度、长斜腿在同类桥梁中极其罕见,技术上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工程实施中具有世界上斜腿连续刚构桥诸多的技术难点和复杂工艺需要攻克和破解,而且在国内没有任何成熟的施工经验可借鉴,是目前世界上斜腿连续刚构桥中科技含量最高、技术难点最多、施工工艺最为复杂的特大型桥梁之一。 正是对细节的把控,北盘江大桥的建设得到了业界内外的赞许,成就了大桥的荣誉之路,先后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国公路交通优质工程李春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贵州省“黄果树杯”优质工程奖等多项荣誉,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工法1项。 平罗高速公路大小井特大桥 时间在前行,贵州桥梁博物馆的成员在不断添加。世界山区最大跨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平罗高速大小井特大桥,由贵州交建集团旗下公路、桥梁、路桥三家子集团联合承建,是贵州本地企业完全自主建设的第一座世界级大桥。“特殊地形”造成“特殊难度”。作为我国典型的高山峡谷大跨度钢管拱桥和世界同类型桥梁之最,大小井特大桥结构、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山坡峰顶与河底相对高差米左右,大桥拱座施工现场地形陡峭,边坡开挖高度高,开挖方量大,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难度大,拱脚预埋件安装精度要求高。“特殊难度”造就“特殊技术”。于是先进设备、新式工艺层出不穷。项目现场每一组钢构件上都标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