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舰首次着舰,5架歼15全成功着舰,总

发布时间:2024/8/24 13:32:11   点击数:

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在大连造船厂举行了交接仪式,人民海军的装备中又多了一个举世瞩目的新成员。

11月23日,这是“辽宁舰”最为难忘的一天,也是我海军历史性的时刻。

由飞行精英戴明盟驾驶的歼-15战机第一个成功降落在“辽宁舰”的甲板上。戴明盟即将完成着舰的时刻,总指挥张永义此刻把眼睛突然闭上,一向胆大的他不敢看下去……

“辽宁舰”,是乌克兰黑海造船厂建造的“瓦良格”号航母的基础上续建的。苏联解体时,“瓦良格”号航母已完工得差不多,由于种种原因,俄罗斯海军取消了订单,这艘即将完工的航母被迫停产,成为报废品。

年,我国澳门一家公司通过参与竞标,用万美元的不菲价格购下了这艘被拆成空壳子的“瓦良格”号航母。年,“瓦良格”进入大连造船厂,由部队接管。此时的“瓦良格”只是一个钢铁空壳,所有武器、电子系统均已拆除或者破坏。

海军准备在“瓦良格”的基础上进行建造,然而俄罗斯却不肯出让阻拦索技术,海军只能自行研制。试验结果证明,我国自行研制的阻拦索性能安全、可靠。

航空母舰列入海军装备后,舰载机飞行员的培养训练便成为提升我军战斗力的当务之急。

此时,时任海军副司令的张永义接到任命,担任“辽宁号”航母舰载机飞行员训练总指挥。

张永义,年,出生在辽宁海城。他是海军航空兵出身,接到新使命后,张永义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几乎全部时间都在训练基地泡着。

众所周知,航母的战斗力来自舰载机,而舰载机的核心又是飞行员,培养舰载机飞行员是重中之重的事,这是关乎着航母能否形成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航母舰载机飞行与众不同,美国福特级航母是世界上最大的航母,着陆跑道才多米长,四道拦阻钢索,每道钢索间隔12米,着陆空间36米,36米之内舰载机尾钩必须抓住钢索,若抓不住就得立即再次复飞,否则就会冲到海里去。

舰载机都是以起飞的速度着陆的,舰载机飞行员着舰不是飘着下来的,而是跟砸下来似的。

从茫茫的大海中看一艘航母,就像看一片小树叶,舰载机要停落到甲板上去,一次停落不了,就得立即复飞。按照外军训练结果经验,一般三次着舰不成功,飞行员就只能跳伞弃机了。

如果第一次着舰尾钩没抓住,第二次没抓住,第三次还没抓住、飞行员的心理基本就崩溃了,第四次能够再成功着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通常只能跳伞弃机。

可以这么说,舰载机飞行员都是飞行员精英中的精英、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然而,培养舰载机飞行员谈何容易,探索训练,我们一切都是从小白开始摸索。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压根没人愿意教我们,甚至观摩他们训练都不行,他们唯恐我们学会了,就会如虎添翼,我们只能靠自己摸索。

西方有评论说,中国人不敢冒险,飞行动作很温柔,很难在短时间训练出舰载机飞行员。他们为此预言:中国飞行员获得这一能力最短也要七八年,甚至还要更长时间。

然而,训练总指挥张永义偏偏不相信这个邪,他要创造出奇迹。为此,张永义把工作地点从海军司令部搬到试航训练第一线,每次飞行都是他亲自指挥,和飞行团队一起反复对比数据、校验。

张永义创建的"反区"飞行方法、精准着舰、最优起降航线选取和不稳定气流下偏差修正等一道道的难关,被分别攻克。

最终,滑跃起飞、阻拦着陆等舰上飞行关键技术难关,也被成功攻克拿下。

张永义采用“本办法”,用笔记本一笔一笔做记录,虽然训练基地有很多光电设备做记录,然而张永义更喜欢用手记录,而且他拿笔记本所估算的数字跟光电所测的数据基本一样。

张永义反复告诫大家,评论不能空泛,一定不要用"大约"、"差不多"等这样的模糊词,要拿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

张永义带领大家训练中,可谓滴滴皆辛苦,训练中,他们经历过多次失败,一道道难关都是经历多次失败后,才摸索出来。

一次训练时,歼﹣15战机在陆地上模拟着舰,尾钩成功把钢索抓住了,然而钢索强度不够,钢索被拉断了,他们于是把歼﹣15的垂直尾翼砸烂,随后又把水平尾翼砸碎。就是在这一遍又一遍的失败中,不断改正,不断总结,最后硬是摸索了出来。

年11月23日,这是“辽宁舰”难忘的一天,也是我国海军历史性的时刻。

由戴明盟驾驶的歼-15飞机第一个成功降落在“辽宁舰”的甲板上。当戴明盟即将完成着舰的时刻,总指挥张永义在那一刻把眼睛突然闭上了,一向胆大的他不敢看。

当报告戴明盟着舰成功时,张永义从指挥席上跳起来,然后奔向歼﹣15。戴明盟下机后,还没来及向张永义敬礼报告,张永义就一把抱住戴明盟,热泪盈面。

随后,又有4名飞行员驾驶歼-15飞机在“辽宁舰”甲板上成功降落、起飞。后来,一张飞行助理指挥舰载机起飞手势的照片在网络上走红,在网络上刮起一阵航母旋风。

这一天被航母上海军官兵形容,这是张永义最幸福的一天,5架舰载机、5名舰载机飞行员全部着舰成功。

成功来之不易,这天,对张永义来说,他离退役还剩两个月时间,但他不负重托,功德圆满地交上了答卷。

或许,如果没有张永义如此的努力打拼,克服困难,积极攻关,我们的航母起降飞行训练就不会这么快就取得突破,张永义也用实际行动打破了西方一些人的预言。

致敬张永义!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ikang625.com/zysx/266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