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天才的想象,诗人的悲剧 “从人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的角度,海子是天才;从诗的角度,他诗中的感觉、经验和想象总是叫人吃惊、但又能够让你接受、让你陷入无尽的忧伤。”荣光启表示。海子是比顾城更加孤独的诗人,没有对映物,没有背景,没有爱恨这些诗人惯用的技巧,甚至他的文字都是从陌生中迸出,仿佛海子在一片灰烬和荒凉中诞生,还有他的诗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实充满悲剧意味 提起海子,大多数人印象最深刻的不外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这样的诗句,总会给人向往幸福满满的正能量,对于写出这样诗句的人选择自杀这样的命运,没有人不感到好奇——写出这样乐观的诗句,为何会选择那样的悲剧命运?“所有人将它认为是很明亮的诗,实际上它背后是非常绝望的,这是快要死的人写的诗呀!”海子的好友西川曾表示。 “这首诗作于年1月13日,两个多月后海子自杀了。你仔细读的话,会看到他似乎在说: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而‘我’,则要去一个地方,那个地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里面其实是悲剧意味的。”荣光启称,有一个信息是,海子写到的“面朝大海”,“大海”指的是太平洋,海子多次写到太平洋,还说自己是“太平洋”上的“贾宝玉”,那“林黛玉”是谁?有人说是海子心仪的一个大学同学,她留学去了美国,海子写太平洋,有思念之意。“总的来说,这首诗其实充满悲剧意味。” 死亡对于诗人来说是一种想象的源泉 海子是孤独的,他活着时,名气并不大,大多数作品都发表在边缘杂志。过去海子的诗也很孤独,欣赏的人不多;但今天海子的诗不孤独,有无数的读者。“他的诗集可能是当代中国诗人中卖得最好的。”荣光启表示。 海子和他的诗歌是合一的,孤独的合一。他的力量是靠着孤独独立支撑着,他的宁静的死也仅仅是这些力量和孤独的合一。他在孤独中死去的时候,依然是为着孤独本身。对他这种诗人来说,死亡也许是他创作的一部分。所以有人说,海子崇尚死亡,这在《跳伞塔》中有所体现,而荣光启表示,“我们不能从一首诗来看诗人的命运,海子许多诗作里边都有死亡意象,死亡对于诗人来说,是一种想象的源泉、是一种想象性的归宿。” 他超越常人的想象遭人误解成“空洞” 在过去,海子的诗是孤独的,因为少有人欣赏,甚至有人说他的诗显得“空洞”。对此,荣光启称“确实有这种观点,但我认为说这些话的人不是对海子素有偏见,就是对海子的诗歌读得太少。”荣光启表示,海子有许多流传甚广的短诗,要说“空洞”,显然不符合实际——那么多人喜欢“空洞”? “显得‘空洞’的是海子那些长诗,他自己称之为‘大诗’。”荣光启称,伟大的诗歌,不是感性的诗歌,也不是抒情的诗歌,不是原始材料的片断流动,而是主体人类在某一瞬间突入自身的宏伟——是主体人类在原始力量中的一次性诗歌行动。这里涉及到原始力量的材料(母力、天才)与诗歌本身的关系,涉及到创造力化为诗歌的问题。(海子:《诗学:一份提纲·四、伟大的诗歌》)“海子的诗歌理想包含着对人的生命极限的超越,他确实有超越常人的想象,在你不不理解的地方,你觉得‘空洞’也是合理的。” 曾经在日记中写道“我差一点自杀了” 海子的好友西川曾在回忆他时说过:这个渴望飞翔的人注定要死于大地。据介绍,海子卧轨自杀的地点在山海关至龙家营之间的一段火车慢行道上。自杀时他身边带有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涯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他在遗书中写到:“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关于海子的死因,已经有各种各样的传言,但其中大部分将证明是荒唐的。海子身后留有近二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他一生仅记的三篇日记。早在年11月18日他就在日记中写道:“我差一点自杀了……但那是另一个我——另一具尸体……我曾以多种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但我活了下来……我又生活在圣洁之中。”这个曾以荷尔德林的热情书写歌德的诗篇的青年诗人,他圣洁得愚蠢,愚蠢得辉煌!诚如梵高所说:“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啊,那些不信任太阳的人是背弃了神的人。” 西川介绍,海子死后,一禾称他为“赤子”——一禾说得对,因为在海子那些带有自传性质的诗篇中,我们的确能够发现这样一个海子:单纯、敏锐,富有创造性;同时急躁,易于受到伤害,迷恋于荒凉的泥土。他所关心和坚信的是那些正在消亡而又必将在永恒的高度放射金辉的事物。这种关心和坚信,促成了海子一生的事业,尽管这事业他未及最终完成。 半岛都市报记者肖玲玲 北京白癜风最佳最好的治疗方法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便宜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ikang625.com/tscs/169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