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www.bdf999.org/m/医院订阅哦! 前几期我们已经为大家介绍过《人生初年——一名中国女孩的语言日志》这部科学观察著作,相信大家有了基本的了解(往期可戳→文章简介 三卷本总目录 序一 序二 作者序 精彩文摘1)。 今天,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呈现精彩书摘,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 -6-17 今天、明天和昨天 串红(年9月) 冬冬拉着菁菁,要去楼下打羽毛球。菁菁说,今天太晚了,明天再玩。 冬冬同意了,说:“明天了,再打着玩;今天了,不打着玩了。” 能正确使用“今天”和“明天”,爸爸很高兴,想知道她会用“昨天”吗? 爸爸问:“冬冬,你什么时候,看见过救火车的?” 冬冬答:“昨天。” 这是第一次记录到冬冬用“昨天”。从词汇场的角度看,直到今天,冬冬已经有了“昨天、今天、明天”,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个重要的时间词。在她的语言中,也出现过“现在”“等会儿”“一会儿”,讲故事时也用过“从前呀”“有一天”“那一天”等等。但冬冬还很少谈论过去,也常把未发生的事情归为“明天”。 也许,这是幼儿习得时间概念的一个特点,一个阶段。 -8-20 “降落伞、跳落伞、飘落伞” 冬冬的笔墨世界之一(年10月) 电视上有跳伞表演。 冬冬站在椅子上,准备模仿跳伞,问:“什么样的伞,都能跳吧?” 妈妈:“那可不行,只有降落伞才行。” 冬冬:“那跳落伞呢?” 妈妈:“没有‘跳落伞’。” 冬冬:“那飘落伞呢?” 妈妈:“如果有叫‘飘落伞’的伞,也可以。” 冬冬:“那雨伞呢?” 妈妈:“雨伞更不行了。会摔死的。” 冬冬:“比方说,我拿着雨伞,从楼上慢慢、慢慢地飘下来,会不会摔死呀?” 妈妈:“当然会摔死的,千万不能!” “跳落伞”“飘落伞”,都是根据“降落伞”造出来的词,而且这两个词造得还不错。此前,她有大量的对语言感兴趣的例子,也自造过很多词,拆分过很多词。语言知识、语言智慧正在集聚、发展中。 -4-25 长大当医生,给妈妈治病 陶希思家开了个小卖部,冬冬对此极有兴趣,好几次提出“咱们也卖东西”,并羡慕“陶希思家有很多钱”。大人告诉她,做生意不光是卖钱,进货也得花钱,只是从中赚一些差价而已。 晚上散步,又扯到这个话题上。 冬冬:“妈妈,卖东西怪可怜的。” 妈妈:“你为什么觉得他们可怜?” 冬冬:“他们没有钱。” 说卖东西的人没有钱,也是误解了大人关于经商的解释。 妈妈:“这是他们的工作。就像爸爸妈妈教书,姐姐在食堂干活,他们卖东西,都是一份工作。都是劳动所得!” 冬冬:“那当医生有钱没有呀?” 妈妈:“有哇。” 冬冬:“等我长大了,要是妈妈的病不好,我就当医生,给妈妈治病。要是妈妈病好了,我就做生意赚钱,给妈妈买好东西吃。” 冬冬深知妈妈生病的痛苦,一直希望妈妈能够康复。 妈妈久卧病榻,冬冬产生了想当医生的念头。 也许,这是她“人生理想”的一棵萌芽。 -3-21 命名 ①王阿姨送冬冬一枚亚运会纪念章,可以别在衣服上。 冬冬称之为“别章”。 ②冬冬把“剑鞘”称为“剑袋”。 这两个命名理据,都是“功能”。纪念章是可以“别”的,“剑袋”是可以“装”剑的。 玉兰花开(年3月) 父母把记录冬冬的语言发展,定位为对人类进化的一个方面的科学观察,把它当作一份事业来做。只要冬冬醒着,她就是中心,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她身上。她的任何变化,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父母欣赏她的点滴进步,也不可避免地放大孩子身上的弱点。如: ①冬冬的情绪不稳定,易生气动怒。 ②依赖性强,不愿独自外出,总缠着大人。 ③见人不愿意问候寒暄。问起原因,答曰:“我不高兴嘛。” ④学诗基本上停滞了。不管用何种办法,她都不愿意张口。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优点也有不足。幼儿还没烦恼意识,大人就已经先给烦恼上了。 图书信息 ★《人生初年》★ 《人生初年——一名中国女孩的语言日志》 李宇明著 扫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