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事故发生率远远低于汽车、火车等。 但是与此同时飞机一旦失事,也将会是非常惨烈的事故。那么说到这里就会有很多人有个疑惑: 在发生空难时,为什么保险公司宁可赔到破产,也不愿意让乘客跳伞逃生呢? 在飞机上配备逃生用的降落伞,难道不是给乘客们多了一线生机吗? 其实不是飞机不愿配备降落伞,因为这既不现实也不安全! 飞机作为世界上安全系数最高的交通运输工具,根据统计,在每99万次航班中才会发生一起事故。 而在中国的民航史上,上一次飞行事故还是发生在年。 不过弊端就是飞机一旦失事,乘客的生还率也非常低,因为飞机一般飞行在至上万米的高空,一旦撞向地面还可能伴随着爆炸。 首先,万米之上的高空环境超乎常人的想象。 民航客机的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都是相当高的,上面不仅空气稀薄,大气压力也远低于地表。 很多乘坐飞机的人一定会发现,通常飞机的外层玻璃上会有一些结晶,这些结晶是内外巨大的温差导致的,所以此时的外部环境是非常冷的,大约在零下40~60度之间。 而我们在机舱内部之所以跟在地面无异,是因为现在的民航客机上会使用增压机舱。 利用增压机让舱内的气压与地面一样,而整个飞机都是处于与外界隔绝状态的,这也是为什么不能在飞机上开窗户的原因。 这样的恶劣环境先不说人们能不能跳伞成功,哪怕是经验丰富的跳伞员,在没有全副武装的情况下绝不可能生存下来。 如果是穿着日常衣物的普通人,强行跳伞将会发生以下两种情况:要么被冻死,要么瞬间窒息死亡。 除了外部环境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内外气压相差极大,一旦贸然跳伞,极有可能被高速气流瞬间吹飞,人将会被急速吸出舱外。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在空中飞行中的飞机舱门根本就打不开。 舱门上安装了防止误触的功能,在飞行的状态下舱门是锁死的,需要特定的开关才能将锁打开。 当然也有很多人会说,为什么不安装一个跳伞逃生的通道呢? 其实最大的问题是,一旦机舱中不是密封状态导致氧气泄漏,能不能成功逃生先不说,在所有人安全跳伞之前,一定会先有人因窒息而死。 曾经有英国的航天研究专家做过这样的统计:假设一名乘客跳伞的时间为10秒钟,那么个乘客就需要50分钟。 即使从两个舱门同时跳,也需要25分钟的时间,那么此时机舱内的氧气是绝对不可能支撑这么长时间的,恐怕人们连5分钟都支撑不住。 跳伞是个技术活即使抛开这些所有的因素,为了给乘客带来一线生机硬让他们跳伞,那么生还的概率为多少呢? 其实跳伞是个技术活,没有专业的训练,谁能知道降落伞怎么使用呢?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跳伞就是当落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拉开某个开关伞就会出来,但是实际上跳伞并不是人们想象的这么简单。 跳伞分为好几个过程,从跳下舱门那一刻开始,包括自由落体、开伞、坠落到着陆,都有技术要求。 更重要的是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对跳伞者需要非常高的心理以及身体素质的要求。 跳伞属于极限运动,对没有受过训练的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为,不亚于自寻死路。 高空跳伞的安全距离为~1米,并且在跳的过程中要求客机保持平稳、低速的飞行。 飞机一旦失事,首先就不可能满足这个要求。 一般来说,发生空难都是因为飞机在空中遭遇了某些事故而使飞机失控,比如30多年前的日航事故。 当时飞机在高空中突然如“过山车”一般忽上忽下,跳跃高度差达到了1米以上,这样惊险的状况可以想象,人们在机舱中尚且不能坐稳,更不可能完成跳伞运动。 另外当空难发生的时候,大部分人的心情一定是慌张、无助、紧张等等,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冷静接受危机的心理素质。 那么这部分乘客如果选择复杂的跳伞逃生,那么在降落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因操作不当导致开伞失败、被伞包裹等状况。 那么从数万米的高空掉下来所造成的结果一定只有一个,那就是粉身碎骨。 相比来说如果躲在机舱中,有飞机外壳的缓解,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另外从经济方面来考虑,民航客机也不愿意主动去配备降落伞。 一副降落伞的重量约20公斤,如果按照按照一个客机上有个人来算的话,那么这副降落伞就要多出公斤的重量。 飞机除了搭载乘客之外,还要搭载乘客的行李,先别说空间够不够,光是这些重量,耗费的燃油就又增加了一大笔成本。 而降落伞配上以后也不是一劳永逸了,不管什么东西都有一定的使用期限,将落伞买回来以后还需要定期去维护更换,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实际上在很多淡季,一些比较便宜的航空公司每飞一趟都是处于赔钱状态的,如果还要将这些降落伞的开支算进去,那么他们负担的经济损失就会更大。 综合来看,与其配备一些根本就用不上的降落伞,还不如根本就不配备,因为空难一旦发生,除了降落伞,还有其他更安全的处理方式。 很多人不知道的一点是,其实空难往往发生在起飞和着陆阶段,而我们以为的在最危险的数万米高空,其实是安全程度最高的时候。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空难发生后怎样逃生?有80%的空难都是发生在起飞和着陆阶段。 而在这个概率中又有一半是发生在低空、超低空的飞行中。 因为在这种低空飞行的状态下,留给飞行员的操作空间非常有限,一旦不慎导致操作台失控,那么飞机就有可能会直接撞向地面。 而在高空飞行当中如果发生意外,只要不发生撞击,那么飞行员必定会想尽办法极力挽救。 从机长到空乘人员,飞机上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已经经过了无数遍的安全培训,他们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在意外发生的时候,他们将会指挥乘客做出相应的反应。 机舱中会配备氧气面罩、救生衣、充气滑梯等,一旦发生紧急状况,空乘人员会重复播放这些物资的使用方式。 一旦飞机的液压失常,机舱中首先就会停止供氧,这个时候乘客应该立即丢掉眼睛、首饰、假牙等尖锐的物体,然后解开安全带,佩戴氧气面罩。 有时候也会遇到舱内出现烟雾的情况,乘客应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然后看清楚自己所坐的位置,一般来说机舱后排安全一些。 曾经很多在空难事故中的幸存者都是坐在后排的位置,除了这些运气的因素之外,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乘客的心理素质问题了。 发生空难的一瞬间,保持冷静,听从空乘人员的安排并迅速做出反应,也会为自己提高逃生的机会。 在机舱中空乘人员努力的时候,驾驶舱里也不是什么都不干。 驾驶舱中有机长、副机长以及其他机组人员,发生状况后,飞行员会首先极力控制飞机,然后迅速按照规定检查飞机的各个系统。 与此同时会与地面取得联系,必要时还会告知救援队,总之没有一位机长会轻易放弃求生的机会,除了飞机上所有的乘客与空乘人员,自己的生命也包括在内。 只要有一丝机会,机长都会选择紧急迫降,很多大省的高速公路都是按照飞机跑道的标准建设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无条件地信任祖国。 目前为止,飞机在各个方面的系统都比较完备,有非常严格的飞行标准,而一架飞机在飞行大约10万次的时候就会被替换掉。 综合来看,之所以保险公司宁可赔的倾家荡产也不让乘客跳伞逃生的原因,是因为跳伞反而更危险。 随着现在各方面技术的逐渐成熟,飞机失事的概率也在逐渐降低,并且相比较其他国家来说,中国发生空难的概率更低。 所以在乘坐飞机出行的时候,其实不用产生害怕、抵触的心理,经常乘坐飞机的乘客,也要多去了解一下安全逃生知识,做好应对的心理建设。 当然了,说到底我们还是希望没有灾难发生,时至今日,每每看到一些空难事故都让人无比痛心,一次空难事故不知道会让多少家庭破碎。 希望每一位出行的人都能平安抵达,更希望世间没有事故发生!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ikang625.com/tsdy/263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