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攀冰小白的碎碎念原来我也能

发布时间:2021-5-18 14:50:45   点击数:
作为一个从未接触过攀爬运动(包括小时候爬树)又有些恐高的户外徒步爱好者,去年在北京密云的云蒙峡初次见到攀冰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三三两两穿着鲜艳色彩服装的攀爬者手挥冰镐,被一根安全带吊在洁白的人工浇筑的巨大冰壁上,像电影里的蜘蛛人般酷炫又游刃有余,那一刹那,我也想欲欲跃试这项目前在国内看上去高级又小众的运动。

两次“打酱油”的攀冰经历也就在这一次,遇见了我的攀冰启蒙老师——狼窝(也是曾经三夫户外的老领队),之后不久就跟随他在保定附近的天生桥景区有了生平第一次的攀冰体验。那一次同行的还有攀岩界的“大神”亮亮老师和同样是攀岩高手的阿爽姑娘。在景区的冰壁前听狼窝老师大致讲解了十分钟动作之后,穿上临时从他徒弟脚上“扒下”的鞋子和冰爪,握着对我来讲像两把镰刀一样重的冰镐,站在那片白茫茫硬梆梆的冰壁前,除了陌生和恐惧脑海里一片空白,眼看着阿爽蹭蹭蹭很利落地爬了上去,我却只爬了不到三五米就很不争气地放弃了。那次之后一直认为自己爬不上去是没有攀岩的基础,后来还跟着阿爽上过两次室内攀岩课。发觉自己的上肢力量薄弱到“手无缚鸡之力”,一度认为自己与攀爬运动无缘,都40+的年纪了,索性放弃吧……想法的改变来自于今年徒步时认识的文武双全、动静皆宜的白洁姑娘,感慨她对各类运动的精通又能写的一手好字。尤其欣赏她轻巧稳妥的攀冰动作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而她的“韩式攀爬”技巧也得自于狼窝老师的“真传”。

时隔一年,许是要近朱者赤吧,跟着她和其他小伙伴有了第二次在云蒙峡的体验,这次我的攀爬记录是……两米;还是克服不了对冰壁滑溜溜无处下脚以及离开地面后完全忘了动作生怕滑坠的恐惧感,但这次的“打酱油”更坚定了我想学会这项运动的决心和勇气。

加入“正规军”的5天培训鉴于狼窝老师教授的“韩式攀爬”技术相较于“欧式攀爬”(适合力量型的男性)更适合上肢力量薄弱的女性,我追随白洁姑娘的脚步跟着报名了“十四座”的枣木杠攀岩登山5天培训课程。在启程之前,网购了除冰镐之外的高山靴冰爪安全带和头盔等必备装备,之所以没有一不到位还是没有把握能学会,想着如果这次还是不行的话就彻底放弃啦,而高山靴和冰爪留着将来兴许能圆我一个初级雪山梦。装行李前,特意将这些摆了一地的攀冰设备拍了一张照片留念。因为就在一年前,我还从没想过自己这辈子会跟高山靴和冰爪扯上关系……。枣木杠的课程紧接在我元旦徒步庐山的三天活动之后,在从九江返程的夜班火车上,一种忐忑不安又隐约兴奋的奇特感自心底生起,我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位于葫芦岛市建昌县的枣木杠攀冰训练基地也是国家队的培训场地,冰场斜对面近在咫尺的二层小楼吃饭住宿都很方便,是目前国内训练攀冰接近性最好的基地。除了手机信号不好不能随时发图片和朋友圈之外,其他一切都很完美。由于耽误了上午的理论课,等中午赶到基地后,正好赶上下午的室外课。OMG又是一上来就要穿鞋子戴冰爪上去爬,那种熟悉的无所适从感又来啦……好在这次能先听狼窝老师的一招一式的动作示范和讲解,然后让我们在低矮的冰壁前重复练挥镐动作并尝试做出基本的攀爬姿势,以便纠正其中的问题和错误。东北的天气夜晚来临很早,因此我们的课程还包括晚饭后的绳结课及录像讲解,填补了漫漫长夜的空白时光,也让我这个攀冰小白有了一些心理适应过程。在课上认识了不厌其烦耐心地教我打绳结的另一位教练文献老师,以及之前仅在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ikang625.com/zysx/23937.html
------分隔线----------------------------